路線4東望洋山散步路線
東望洋山‧松山燈塔→國父紀念館→通訊博館→觀音堂→牛房倉庫→澳門逸園賽狗場→蓮峰廟→林則徐紀念館
★「東望洋山‧松山燈塔」介紹請見「世界遺產」單元。
澳門國父紀念
地址:澳門文第士街1號 紀念館原是孫中山先生於一九一八年後為其家人興建的寓所,是一幢富有回教色彩的建築物。於一九五八年才闢為“澳門國父紀念館”。 館內陳設的是孫逸仙先生在澳門行醫及在廣州出任大元帥時所用的家具和物品。此外,還珍藏著一些孫中山先生留下的真跡以及革命烈士們的合照。館側的花園裡,矗立著一尊國父的銅像,以供遊人瞻仰。
|
通訊博物館
地址:馬交石炮台馬路七號 通訊將人與人互相連繫起來,令我們的世界變成地球村,彼此間距離不再是遙不可及。 總投資7600萬澳門幣的通訊博物館於2006年3月11日正式開館,其實早在1988年,郵電司便已在位於議事亭前地的郵政局大樓內設立郵電博物館,但後來便不對外開放,其後經過多年籌備,還在現今位於馬交石炮臺馬路的地方重新開館迎客。 澳門通訊博物館透過大量珍貴資料介紹澳門的郵政和通訊發展,展館內展示著充滿互動性和實驗性的展品,包括郵政及集郵、電訊兩大範疇。這些展品帶領我們進入無窮無盡的通訊世界,大家可以參與打電報、造郵票等活動,發覺原來通訊的應用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也許有更多值得探索的東西等著您去發掘。
|
觀音堂
地址:美副將大馬路 觀音堂又稱普濟禪院,是澳門三大禪院中規模宏大、歷史悠久、佔地廣闊、建築雄偉的一家。建於明朝末年,距今約三百六十多年,廟貌巍峨,深入三進,橫連幾座。 觀音堂之名聞遐邇,除在於其悠久歷史以外,更是簽署中美「望廈條約」的地方。 禪院為中國古翬飛式的佛教建築,具中國名山古剎的特色,禪院的首座是大雄寶殿,次殿是長壽佛殿,後座正殿是觀音殿。院後還有廣闊幽深的後花園,是一座頗具規模,港澳罕有的佛寺建築群。 大雄寶殿正對禪院,莊嚴宏偉,供奉三尊三寶佛像,皆為丈八金身,魁梧雄偉,其中之一為佛祖釋迦牟尼;殿旁懸有一個銅鐘,古色斑駁,已有三個半世紀的歷史。殿頂簷頭瓦脊,鑲有明朝琉璃瓦及精工鑲嵌的石灣公仔,栩栩如生,維肖維妙。 次殿是長壽佛殿,供奉長壽佛,佛像安詳,象徵佛陀普渡眾生的精神。 進入主殿觀音殿,供奉觀音大士蓮台,樟木雕塑,十八羅漢分列主殿兩旁,雕工精細,造型神態活現,其中位於左面的一尊羅漢,眼睛浮突、鼻骨高隆、鬢髮捲曲,極像外國人,據云就是意大利威尼斯人馬可孛羅,他曾在中國研習佛理。 觀音殿是禪院的正殿,每逢觀音誕期,殿內香火鼎盛,善信絡繹不絕,場面熱鬧。 觀音殿旁有一小庭園,圍繞著園中的蓮花池有十數盆栽,其中之一盆栽生長形態獨特,歷經數十寒暑,樹枝彎曲長成一個「壽」字,傳說善信只要手觸「壽」字,便可長命百歲。 禪院內進的前廳掛有一幅畫像,人稱「大笑佛」。無論從那個方向欣賞畫像,佛相均咧咀相視而笑。 禪院內收藏了很多名家的書畫、書法、文物,包括馳譽中外畫壇的嶺南派大師高劍父及乃徒關山月,有嶺南三大詩家之稱的陳恭尹,著名學者章太炎等人,他們的作品懸掛於殿堂,供遊客欣賞。在院內僧舍客堂屏壁,雕花金飾,而書法雕刻,亦見清雅。兩度屏風,每度刻四屏條,收米芾、董其昌、劉墉等歷代名人手跡,刻工精細。 步入後花園,有一花岡石桌和四條長石凳,就是簽訂中美不平等條約「望廈條約」 的地方。 1844年,清政府國勢日衰,列強覬覦,美國以顧盛為代表,與清欽差大臣耆英於澳門簽署「望廈條約」,強迫中國開放通商港口,擴大美領事裁判權。1944年,禪院於石桌後方立一亭碑,記述此事。 在後山花園中的連理樹,是一棵有數百年歷史的榕樹,狀貌古拙,高逾數丈。樹的莖部四株相連,造型頗似長頸鹿。「連理樹」的命名,取意於「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有關此樹,流傳著一個哀怨動人的故事;在觀音堂建廟之初,附近有一雙情侶,因家庭反對成婚而雙雙殉情自殺,死後合葬之處長出這棵連理樹,以表示愛情堅貞不渝及至死不離之意。
|
牛房倉庫
開放時間:12:00~19:00(週二休息) 網址 http://oxwarehouse.blogspot.com 牛房倉庫是澳門藝術團體「婆仔屋藝術空間」的會址。牛房倉庫除定期舉辦繪畫、雕塑、海報、裝置和多媒體等不同的藝術展覽外,還設有戲劇圖書室、藝術資料室、書房及CD專區,週六、日有兒童繪畫、手工藝、成人陶藝、青少年音樂等藝術工作坊,逢週日有咖啡座、咖啡旅程等。 |
資料參考:澳門旅遊局